中国的家长在对孩子教育上的投入,真的非常有执念。
昂贵的学区房、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执拗......我了解过不少家庭,四五岁的孩子,因为不能熟读或者背诵唐诗300首,家长就很焦虑,因为无法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优秀,就会感到沮丧。
前段时间看到家长群在讨论,自己孩子报了多个学习班,学科知识要学、艺术要培养......孩子才几岁啊,成人都觉得累何况孩子呢?
回归教育初心,家长格局决定孩子高度
前些天在和OK呀小学员Hebe妈妈交流中,也谈到“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,便给孩子报了五花八门的课程”这个现象,Hebe妈妈的回答,我认为家长们可以用来时刻警醒自己,她说道:
「每位家长报班初心都是希望开发孩子的潜能,但是如果没有重点,是个兴趣班就想报,这样只是在消耗孩子的热情和耐心。
父母其实更应该回归教育的初衷,把目标放长远一些,看看30年后的社会,需要怎样的人才。」
▲OK呀小学员Hebe
孩子的教育首先需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量力而为,而不是父母名利的角逐场。
与其强迫孩子学会很多东西,更关键的其实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,让他们把学习当作一件有趣的事情,而不是负担,压力。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
兴趣不是与生俱来,是通过后天引导培养出来的。孩子在开始学习时,常常由于新奇感而产生较强的求知欲,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,难度逐渐加大,好奇心往往会逐渐丧失。
这就需要家长的及时表扬和鼓励,陪伴孩子继续坚持并发现快乐,慢慢地学习逐步变成自觉乃至自动的行为习惯,就不再需要他人的督促了。
在这个过程家长需要有耐心,孩子在2岁前,脑力发展初期还处于输入阶段,在这个阶段家长如果有针对性的输入启蒙知识,但却迟迟没有开口,家长切勿急躁,只需静待花开即可。
等孩子到了3岁以后,孩子的大脑能够渐渐理解事物之间的练习,开始有了自我意识,这个阶段的孩子相对会变得活泼开朗,之后的3-6岁阶段则是孩子脑力发展的黄金时期。
3-6岁能力培养比学科知识更重要
孩子脑力发展到6岁后基本已经成型,这个发展阶段是不可逆的,早教让孩子学习各种学科知识,不如专注能力培养,等孩子上小学后已经养成自主习惯,学习起来自然更加轻松,效果更好。
孩子的能力应该怎么培养呢?作为家长,我们大部分都不是教育专家,可能很多时候,面对子女教育的问题,也会觉得非常束手无策,家长们不妨带着孩子体验专业的能力培养课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