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打不成才?管教孩子,七田真教你这些办法

七田真科学育儿 | 家庭教育 | 2022-05-05

  五一假期已经结束。在这家长与孩子亲密相处的小长假里,我们原本想象的画面是父慈、母爱、子孝,温馨又暖人。但对于深谙生活真相的人而言,我们知道这绝对不是五一长假该有的全部模样。

  就像天空中不知什么时候就飘来一朵乌云,长假里指不定啥时候捣蛋的熊孩子和暴躁的爸爸、妈妈在恰巧的时间撞个正着,然后乌云很快就转化为一场疾风暴雨。

  这样的场景各位家长们是不是太熟悉不过呢?那么,请问,当你被熊孩子气得七窍生烟时,你会动手打孩子吗?迄今为止,你打过孩子吗?未来,有可能会打吗?

  其实,刚刚过去的4月30日,就是国际不打小孩日。

不打不成才?管教孩子,七田真教你这些办法

  国际不打小孩日,为每年4月30日。亦被称为拒绝体罚日、无巴掌日。由美国反体罚组织“有效管教中心1998年发起的。旨在通过各种活动,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。

  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及民间组织参与此事。

  这天还有一个口号——请来试试看,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,或者你将会发现,今天过后的每一天,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。

不打不成才?管教孩子,七田真教你这些办法

  那么,各位家长,当你被熊孩子气到要爆炸,忍不住想出手的时候,打还是不打?正确的做法是什么?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。

  01

  有多少孩子被家长打过?

不打不成才?管教孩子,七田真教你这些办法

  玉不琢不成器,人不打不成才。

  棍棒底下出孝子。

  打是亲,骂是爱。

  三天不打,上房揭瓦。

  ……

  在我们国家,这些老话经常在上一代父母口中听到。在他们看来,打孩子似乎不仅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,甚至认为打孩子还是为孩子好,是帮助他们成才。

  在这些传统思想的影响下,相信以前的人们小时候一定没少挨打。

  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读书时,迟到了要被老师拿戒尺打手心儿。名著小说里,宝玉挨打也是非常有名的桥段。

  那么,时至21世纪的今日,打孩子这件事已经成过去时了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只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,比以前有所改观了而已。

 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案例,一位妈妈要打孩子,在邻居群里特意打声招呼,说自己要打孩子,哭声会有点大,敬请大家见谅。

  尽管邻居们的互动很好笑,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打孩子显然在很多家长心里觉得是正常的,没问题的,是有必要的。

不打不成才?管教孩子,七田真教你这些办法

  更有不少网友吐槽了自己小时候被打的种种:

  那么,国外的情况又是如何呢?

  "年轻夫妇往往不打他们的孩子。"在美国儿科学会发表关于体罚政策的一位作者罗伯特·塞格博士说,"面对家庭和亲密关系间的问题时,越来越多的人拒绝用暴力解决问题,包括打屁股。"

  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在1993年至2017年间对连续25届的高中毕业生进行了调查,并在他们大约35岁时再次评估。报告显示,在1993年的调查中,大约50%的父母打过孩子;到2017年,这一数字降至35%。尽管相较之前有所降低,但以美国儿科学会在2018年制定的标准来看,这个比例还是太高了。

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显示,全世界有60%的儿童经历过来自父母的体罚。

  可见,如今打孩子的现象依旧存在,但人数正在逐渐减少,因为更多人认识到了打孩子的弊端与问题所在。

  02

  为什么不要打孩子?

不打不成才?管教孩子,七田真教你这些办法

  教育孩子,请父母们不要打孩子。

  首先,打孩子不符合法律规定。我国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第二十一条规定:学校、幼儿园、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,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、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。

  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第二十三条亦明确规定,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因性别、身体状况、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,不得实施家庭暴力,不得胁迫、引诱、教唆、纵容、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。

  其次,打孩子不一定可以降低孩子的不良行为,反而还会造成其他不良后果。

  在一项儿童实验中,研究者让100多名儿童相信自己损毁了贵重物品。结果发现,被妈妈打屁股、打耳光、大声斥责的孩子,其内疚感反而最少。

  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也显示,面壁思过的孩子不良行为会比普通孩子更多,哪怕事后母亲会花时间跟他们交谈。

  研究者认为,这是因为孩子会用更多的不当行为来回馈“爸爸妈妈收回爱”的惩罚。受惩罚比较多的孩子往往出现更多不当行为、更糟糕的情绪状态和道德观念。而且,惩罚会破坏亲子关系,孩子更不想听从父母的指导。

  孩子视父母为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人,当我们用打骂等粗暴的方式惩罚孩子时,往往会让他们产生极大的焦虑,或者积聚非常强的愤怒却不敢公开表达。这些情绪让孩子难以平静地从错误中思考、体会和学习,也就无法增长他们处理此类事情的能力。孩子犯的每一次错误,都是教育的绝佳机会,但一定不是打的方式。

  再次,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中,“打”看起来很有成效,其实是最无力的一种。

  当孩子“不听话”,不符合我们大人的要求和预期时,打一顿确实会让孩子很快老实下来,按照我们的要求来。但这只是一时的,表面的,孩子只是屈从于武力而已。

  我们非但没有借此机会,发现孩子不听话背后的真正原因并加以沟通和解决,进一步改善教育方式和与孩子的相处模式,相反还会让孩子内心充满恐惧和怨恨。随着孩子年龄增长,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将一直存在,并还将以更加猛烈的方式爆发出来。

  所以,粗暴的行为看起来孔武有力,却难以达到效果。即使达成,也是表面上的成效,难以让对方从内心里真正接受,甚至会造成逆反,其实是最无力的。

  03

  如何做到不打孩子?

不打不成才?管教孩子,七田真教你这些办法

  很多父母会说,其实我们也不愿意打孩子,打完自己还特后悔呢,但就是被气得不行了,才没把控住的。就这个问题,我们该怎么做呢?

  首先,摒弃作为强势方的优越感。

  或者你在心底并不承认你有这种优越感,但它其实是一种非常隐蔽的、甚至你自己都难以察觉的心理资本。

  在一个群里,有家长说他被孩子气到不行,就打了他。其他人附和说,孩子不听话时,确实应该打。此时,一个常年打孩子的家长说了一句话,当你们打不动了,打不过了,你们就不会打了。顿时大家都沉默了。

  所以,当我们抬起手,想打孩子时,也许我们该思考一下:如果你打不过他,你还会打他吗?是不是因为他打不过你,是弱势一方,所以你更愿意去打他,而不是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?为什么等你老了,孩子还是一样气得你要死,你却不愿意再伸手打他?这和你打不过是否也有一定关系?

  所以,我们建议就打孩子这件事能做一些更深入的思考,然后就会对这件事有更完整的理解。基于理解,我们的很多行为就能得到改变。

  其次,作为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。

  很多人认为打孩子,是为了给他立规矩,是为他好。但对人好的方式有很多种,却不包括打。

  打孩子不等于管教孩子,很多人其实是自己在工作、生活中遇到了挫折,通过打孩子来释放情绪,用暴力在弱势的孩子面前显示自己的威风。

  喜欢暴力管教的家长,相对缺乏安全感,同时拥有一定的自卑感。通常,他们在成长中没有得到足够的爱的教育,长大以后也没有掌握足够的理性的管教方法,生活中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。因此,在教育孩子时,他们倾向于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让孩子“老实”“守规矩”。

  再次,要保持好自我状态。

  当我们状态好、很快乐的时候,孩子犯错了,我们通常没那么容易炸毛,可以理性、平静地对待。但当我们整体状态不好的时候,哪怕是孩子犯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错,你都能暴跳如雷,出手打他。甚至有些事根本不是孩子的错,和孩子无关,你都能归咎于孩子不听话,打他一顿。

  所以,不管顺境、逆境,作为成年人,我们需要不断调整心态,调整自我状态,保持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,这有助于我们营造和谐、稳定、快乐的家庭氛围。

  04

  科学育儿:爱、严格、信赖

不打不成才?管教孩子,七田真教你这些办法

  我们始终主张科学育儿,不打孩子,不暴力对待孩子。七田真始终倡导爱的教育,并在64年发展中,总结出了具有很强操作性的3-5-6-8科学育儿法。

  用爱唤醒孩子的才能;严格培养孩子的习惯;建立互相信赖的亲子关系。

  在孩子睡觉时,一边抚摸孩子的身体使他睡眠变浅,一边跟孩子用语言暗示,持续5分钟左右。暗示语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:

  “虽然宝贝在睡觉,但大脑中仍有一处地方是清醒的,妈妈现在说的话宝贝可以听到并记住哦。”

  “宝贝真是一个好孩子,性格既开朗又可爱。妈妈最喜欢你啦。”

  “妈妈的心永远和宝贝紧紧连在一起,所以宝贝永远不会感觉寂寞。”

  把需要孩子改善的内容,比如上幼儿园跟老师一起玩游戏、不尿床等等,以一个顺利达成结果的方式描述出来,一定要用完成时态进行结尾。

  所谓“8秒钟拥抱法”,就是紧紧拥抱孩子,在孩子耳边耳语 “妈妈(爸爸)很爱你,你真的很棒”。通过8秒钟拥抱法,培养亲子间的信赖关系。

  孩子停止哭泣或克制情绪时;孩子帮忙完成一件事时(哪怕是小事);孩子取得进步时。

不打不成才?管教孩子,七田真教你这些办法

  让理性代替粗暴,

  用科学的育儿方式,

  教育、陪伴孩子成长。

  每一天,

  都应该是不打小孩日。

  每一天,

  都应该是爱、严格与信赖。

推荐阅读 Recommend >